在各类战争影视剧中,我们经常听到“打扫战场”这个军事术语,那么在实际战斗中是否一定要打扫战场呢?其实未必尽然,战后打扫战场虽然是必选项,但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,最重要的条件是确认掌握了“战场控制权”,否则一切免谈。比如抗日战争在敌后打伏击战时,如果日军增援部队已接近战场,那么八路军就将失去打扫战场的时间和权利,总不能为了弄些装备而被敌人咬住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也有故意不打扫战场的例子,比如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,长沙城周边日军尸体和装备横七竖八,按例第十军是要认真打扫战场的,毕竟日军已彻底败退。但李玉堂接到薛岳的命令是:“战场不动”,因为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,重庆的中外记者要来长沙采访,薛伯陵故意要保持战场原状用于宣传,也算煞费苦心。当然,这只是延缓打扫而已,而非不扫。
打扫战场的目的无外有四,清理本方牺牲官兵的尸体、统计歼敌数字、缴获战利品和防止有战场上装死的“漏网之鱼”。一般来说,除认真收殓已方战死者尸体同时祭奠之外,也会集体掩埋敌人尸体,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人道,一方面是非此容易造成瘟疫流行,那吃亏的就是本方军队了。
打扫战场是个专业活,并且还充斥着一定危险性,保不齐哪个伤兵就会打黑枪,所以没有经验的部队经常吃亏。在太平洋战场的冲绳之役中,一个装死的日军伤兵摇摇晃晃引爆了手雷,炸死了美军的巴克纳将军,损失可谓惨重;平型关战役结束后,缺乏对日作战经验的115时打扫战场时也有意外伤亡,还像在国内战场上一样对日军残兵和伤兵喊“老俵,缴枪啦”,结果鬼子回答的是子弹和手雷。
亮剑里丁伟不是跟老战友吹嘘自己的军是“铁扫把”嘛,其实就是战场打扫既干净、同时又经验丰富的意思。
实事求是地说,侵华日军的战场打扫更为认真,这也是小日本的民族特点决定的,日本兵不管死的活的基本都要用刺刀“补刀”。由于国民党军队败多胜少,战场控制权大多为日军掌握,所以造成两个恶果:第一是伤亡远超过日军,因为伤兵和俘虏都被日军残杀了,而日军伤兵却可以及时得到救治,轻伤员隔段时间又是拎枪上阵的“鬼子”;第二是武器装备损失严重,带不走的东西都被日本人所获,重建部队时就需要大批武器补充,也是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最吃亏的环节之一。
打扫战场统计歼敌数字也很重要,孟良崮战役结束后,华野发现毙伤俘敌的数字与整编74师的编制有较大出入,立即派兵搜剿,果然在一条大沟里发现了弹尽粮绝的第51旅大部约7000人,如果匆忙撤离漏掉这股国军,那整编74师就不算被全歼,重建的资本更多。
所以在解放战争中我军追求的就是歼灭战而非“击溃战”,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,因为这样敌人的部队就失去了重建的基础,部队的“魂”没了。彻底打扫战场后解放军也能得到较大补充,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后,战场上好东西漫山遍野,仅155美式榴弹炮就缴获了十几门,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首次成立了“重炮团”,整个辽沈战役期间,缴获各种炮6000余门,东野进关时真正的兵强马壮。
所以都挖苦蒋介石是“运输大队长”,其实蒋介石也委屈,好东西部队用不好怪谁。
而侵华日军就比较顽固,弹尽援绝的情况一旦出现,他们经常会在自杀前毁坏武器,以免落入我军手中。同时一部被围周边部队增援比较迅速,像王近山将军消灭日军“战地观摩团”的韩略村战斗,打扫战场的时间非常有限,冈村宁次都快气疯了,再不火速撤离就麻烦了,哪有李云龙般的闲情逸致,还有空跟鬼子白刃单挑呢。
部队伤兵74师日军战场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